15377554801

 wxid_af17lggnn3l322

13871388033

YiHaoWL888

武汉市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A03号厂房

 

农业四情

一、农业四情的具体内容

1. 墒情(土壤湿度情况)

  • 定义:指土壤的湿度状况,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,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播种、出苗和生长发育。
  • 监测意义
    • 指导农田灌溉、排水,避免干旱或涝灾对作物的危害。
    • 例如,干旱地区需通过墒情监测确定灌溉时机和水量;多雨地区需及时排水,防止根系缺氧。
  • 监测方法
    • 传统方法:土壤采样称重、张力计测量。
    • 现代技术:遥感监测、土壤墒情传感器(如 TDR、FDR 传感器)。

2. 苗情(作物生长状况)

  • 定义:指农作物的苗期生长情况,包括幼苗数量、株高、叶片数、分蘖(分枝)情况、生长整齐度等。
  • 监测意义
    • 判断作物生长是否健壮,是否存在缺苗、弱苗、病虫害等问题。
    • 例如,通过苗情分析,可及时补苗、施肥或调整种植密度。
  • 监测方法
    • 人工田间观测:记录作物生长指标。
    • 无人机遥感:快速获取大面积作物长势图像。
    • 智能摄像头:田间定点监测作物生长动态。

3. 虫情(病虫害发生情况)

  • 定义:指农田中病虫害的种类、发生数量、危害程度及传播趋势。
  • 监测意义
    • 提前预警病虫害爆发,指导科学防治,减少农药滥用。
    • 例如,通过虫情测报灯、性诱剂等监测害虫数量,确定最佳防治时期。
  • 监测方法
    • 物理监测:诱虫灯、黄板诱杀、性信息素诱捕。
    • 生物监测:利用天敌昆虫或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判断病虫害趋势。
    • 物联网监测:智能虫情测报仪自动采集数据并上传云端分析。

4. 灾情(自然灾害影响)

  • 定义:指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,包括干旱、洪涝、台风、冰雹、低温冻害、高温热害等。
  • 监测意义
    • 评估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,制定救灾措施,降低损失。
    • 例如,台风过后统计农田积水、作物倒伏情况,及时排水和扶苗。
  • 监测方法
    • 气象数据监测:结合天气预报和历史灾害数据预警。
    • 实地勘察:灾害发生后快速评估作物受损面积和产量损失。
    • 遥感技术:通过卫星图像识别农田受灾范围(如洪水淹没区域)。

二、农业四情监测的技术应用

  1. 物联网(IoT)
    • 部署土壤湿度传感器、气象站、摄像头等设备,实时采集四情数据,通过网络传输至管理平台,实现动态监测和预警。
  2.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(AI)
    • 分析历史四情数据,建立预测模型(如病虫害发生概率模型),辅助农户制定精准管理方案。
  3. 遥感技术(RS)
    • 卫星或无人机遥感获取农田宏观信息,监测大面积墒情、苗情和灾情,尤其适用于区域化农业管理(如粮食主产区监测)。
  4. 区块链
    • 存储四情数据,确保信息不可篡改,为农产品质量追溯、农业保险理赔等提供可信依据。

三、农业四情监测的作用

  1. 提高生产效率:通过精准监测减少人工巡查成本,实现资源(水、肥、农药)优化配置。
  2. 保障粮食安全:提前预警自然灾害和病虫害,降低减产风险。
  3. 推动智慧农业:为数字农田、无人农场等现代化农业模式提供基础数据支撑。
  4. 助力政策决策:政府部门通过四情数据制定农业补贴、防灾减灾等政策,稳定农业生产。
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
  • 案例 1:北方干旱地区通过墒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,当湿度低于阈值时自动触发滴灌系统,节约水资源 30% 以上。
  • 案例 2:南方水稻产区利用虫情测报灯监测稻飞虱数量,结合 AI 模型预测爆发期,指导农户在害虫幼虫阶段精准施药,减少农药使用量 50%。
  • 案例 3:东北地区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玉米苗情,分析不同地块的生长差异,针对性开展叶面施肥,促进作物均衡生长。


“农业四情” 监测是智慧农业的核心环节,通过技术融合实现对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动态感知,帮助农户 “看天种地、科学管理”,是推动农业现代化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,四情监测将更趋智能化、精准化,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