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377554801

 wxid_af17lggnn3l322

13871388033

YiHaoWL888

武汉市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A03号厂房

 



农业气象监测站




一、基础气象要

1. 空气温度

  • 监测内容:实时监测农田近地面空气的温度(如日最高温、最低温、平均温)。
  • 作用:判断农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,预警高温热害或低温冻害(如倒春寒、霜冻)。

2. 空气湿度

  • 监测内容:空气相对湿度(RH)。
  • 作用:评估作物蒸腾作用、病虫害发生风险(如高湿易引发真菌病害),指导灌溉和通风管理。

3. 风速与风向

  • 监测内容:风速(m/s)、风向(如东北风、西南风)。
  • 作用:分析风力对作物倒伏、传粉昆虫活动的影响,辅助农药喷洒方向决策,评估气象灾害(如台风、干热风)风险。

4. 降水

  • 监测内容:降雨量(mm)、降雨时间、降雨强度。
  • 作用:判断土壤墒情、作物需水量,预警洪涝或干旱灾害,指导农田排水或灌溉计划。

二、土壤环境要素

1. 土壤温度

  • 监测内容:不同深度土壤温度(如 5cm、10cm、20cm 土层)。
  • 作用:了解作物根系生长层的温度状况,指导播种时间(如低温影响种子发芽)和地膜覆盖等措施。

2. 土壤湿度(墒情)

  • 监测内容:土壤体积含水量(%)或土壤水势。
  • 作用:直接反映土壤水分状况,判断作物是否缺水,支持精准灌溉(如滴灌、喷灌的启停控制)。

3. 土壤盐分(EC 值)

  • 监测内容:土壤电导率(反映盐分含量)。
  • 作用:预警土壤盐碱化风险,指导改良措施(如排盐、种植耐盐作物)。

4. 土壤 pH 值

  • 部分高端设备可监测:反映土壤酸碱性。
  • 作用:评估土壤肥力和作物适宜性(如酸性土壤适合茶树,碱性土壤适合小麦)。

三、光照与辐射要素

1. 光照强度

  • 监测内容:光合有效辐射(PAR,μmol/m²/s)或光照度(Lux)。
  • 作用:评估作物光合作用潜力,判断阴天、雾霾等低光照对产量的影响,指导温室补光或间作套种设计。

2. 日照时数

  • 监测内容:每日实际日照时长(小时)。
  • 作用:分析光周期对作物生长的影响(如短日照作物水稻、长日照作物小麦的开花期调控)。

3. 紫外辐射

  • 部分设备可选配:紫外辐射强度(UV 指数)。
  • 作用:预警强紫外线对作物叶片的灼伤风险,或影响农产品品质(如紫外线促进果实色素合成)。

四、其他农业相关要素

1. 二氧化碳浓度(CO₂)

  • 监测内容:空气中 CO₂浓度(ppm)。
  • 作用:在温室大棚中尤为重要,CO₂是光合作用原料,低浓度时需人工补充以提高产量。

2. 叶面湿度

  • 部分设备可选配:作物叶片表面湿度。
  • 作用:预测病害发生(如叶面结露易引发白粉病、霜霉病),辅助制定喷药时机。

3. 露点温度

  • 通过温湿度计算得出: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露的温度。
  • 作用:判断夜间结露风险,指导大棚通风降湿,减少病害发生。

4. 蒸发量

  • 监测内容:水面蒸发量(mm)或作物蒸散量(ET)。
  • 作用:评估农田水分流失情况,结合土壤湿度制定灌溉量。

五、扩展功能与应用

  • 数据存储与传输:监测数据可通过无线传输(如 4G、NB-IoT)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,供农户或农技人员远程查看。
  • 预警与联动:预设阈值后,系统可自动触发预警(如短信、APP 通知),并联动灌溉设备、通风窗等实现自动化调控。
  • 多场景适配:根据作物类型(如露天农田、温室大棚、果园、茶园)和区域气候特点,可灵活配置监测要素组合。

总结

农业气象站通过综合监测上述要素,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撑,帮助农户科学管理水肥、防控病虫害、应对气象灾害,最终实现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。不同型号的设备可能在监测要素的全面性上有所差异,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定制化方案。